close

內容來自sina新聞

發改委年末遭冷遇 地方都跑國土部財政部要地和錢

  發改委"冷"瞭

  楊仕省

  魏晉時代,風流名士以清談為風尚,被王羲之貶為"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後人更是批評兩晉亡於清談台東縣信貸銀行,遂後有顧炎武"清談誤國"之說。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直指當今的改革弊端。於是,變化隨之而來。

  12月25日11點45分,北京三裡河月壇南街38號的國傢發改委門前靜悄悄,左側傳達室的小門緊閉,門前稀稀落落地停著幾輛自行車,在寒風中訴說著孤寂。這讓人不禁感慨,曾經的車水馬龍、官商匆匆,如今已一去不復返瞭。

  有人失落,自然就有人得意。距發改委500米左右的財政部門前,一輛外地牌照的小汽車靜靜地停在那裡,陽光一晃,光彩照人。年關將至,前來財政部爭取轉移資金的地方官員開始多瞭起來。

  如今,地方項目有的是,差的是土地和錢。於是,安徽某駐京辦人員改變瞭工作方向,"發改委可以少跑瞭,多餘的時間花在跑財政部和國土部上瞭。"

  改革步入"深水區",政府主管部門成為瞭改革最大的障礙,"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這第一刀,便從發改委開始。

  革自己的命

  3月16日,原國土部部長徐紹史以國傢發改委主任的新身份正式亮相。長期從事國土工作的徐紹史,上任後面臨的第一件事便是大膽改革。如何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便是第一個硬骨頭,而如何啃好這塊硬骨頭,自然彰顯新任主任壯士斷腕的決心。革自己的命,簡政放權對發改委無疑是一塊最好的試金石。

  中編辦對此充滿期待,要求發改委在簡政放權上,放的要徹底,加強的必須要加強,不能拖泥帶水。

  目前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還有1700多項,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自2001年啟動這項改革以來,先後分6批取消和調整瞭2497項行政審批,占原有總數近七成。這也就是說,剩下的30%留給瞭徐紹史。

  不難想象,放權有多難。

  至今,發改委有審批權限的部門仍然不少,除基礎產業司外,投資司、經濟運行調節局、高技術司、外資司、經貿司等,均保留有對項目、價格等方面的管理權。去掉過多、過繁且不透明的行政審批,不斷減少審批總項目,留下的便是多年啃不動的"硬骨頭"。

  這些導致發改委長期具有"重微觀輕宏觀,重審批輕規劃,重發展輕改革"的特點,帶有強烈的微觀管理職能,而外界對發改委"權力比較集中"的議論概莫源於此。

  經濟發展不是審批出來的。著名經濟學傢張維迎放出狠話,發改委不要打著改革的旗號,幹著反改革的勾當。

  因此,行政審批權減少或下放,從體制機制上最大限度地給各類市場主體松綁。也就是說,審批權改革應擴大到更大范圍,特別是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

 "四萬億"糾偏

  "上北京,可以不去 (17.96, 0.33, 1.87%)王府井 、天安門,但38號非來不可"。38號是哪裡?這裡正是審批、核準、審核重大建設項目的國傢發改委辦公地所在。

  同樣的12月,卻有著不一樣的溫度。2011年12月20日,"要錢跑項目"的各路人馬齊聚發改委,成為那個冬天一道獨特的風景。當時的一個大背景是,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創下瞭2003年以來的新低。

  攘外必先安內。

  追溯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撲面而至,兇猛又可怕,中國也難置身事外。隨著危機對世界經濟的沖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也開始顯山露水。2009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對GDP增長速度的貢獻是負4個百分點。為瞭抑制經濟過快回落,中央推出四萬億的投資刺激計劃。

  不過,過去的"四萬億"的刺激政策,暫時穩定瞭國內經濟,但危機卻被延後,而且變本加厲。好在這屆政府清晰地意識到瞭這一點。今年兩個"盤活存量"的表態,顯然是對"四萬億"政策的糾偏,前一次是"刺激",動增量,這一次是"緊縮",動存量。

  兩個一起動,威力更大。從現在匯率的升值和利率的居高不下看,其根本就是要保護國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就是保證就業和社會穩定,這是政府的底線。

  如今,政府的首位目標已經不是增長,而是結構調整,而結構調整隻有通過改革與創新才能實現。這個表態表明瞭這屆政府的執政思路:政府隻做最需要政府去做的事,其他的交給市場去做。

  改革進行時

  中國渴望市場化改革,不是一天兩天瞭。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無法再倚重粗放式的投入,融資信用貸款貸款全省皆可處理代償信貸借款亟須審視政府與市場邊界,為經濟發展減負減壓,而真正的改革會導致未來經濟的弱增長,這需要度量。

  問題是,政府怎麼轉型。

  "減少審批。"廣東省發改委主任李春洪在今年3月的回應如雷貫耳。他認為,"要想推動整個社會,或者是企業的轉型升級,首先需要政府的轉型升級。"據他調查,企業依法走完審批流程,最短時間需要310天,"按照這個幹,市場早就沒瞭。"

  因此,過去的改革始終備受爭議。用張維迎的話說,過去60年沒有什麼成功的。從全世界的情況來看,計劃這個東西基本就是一大批聰明的人幹瞭一件傻事。

  新的變化隨之而來。自今年以來,拜訪發改委的地方官員減少瞭,更多的去拜訪財政部、國土部及央企。

  中國的改革,有人認為,在一定意義上,要看發改委這個部門本身改革的變化。中國渴望市場化改革,但如果不首先解決泡沫經濟的問題,改革就顯得蒼白無力。

  歷次改革,發改委都是大傢議論的焦點。為什麼呢?因為它管投資,它的審批事項多如牛毛,通俗的話就是權力比較集中。

  因此說,加大發改委轉變職能的改革迫在眉睫。在發改委"三定"中,它的第一部分"職能轉變"比任何一個部門的要求都多。今年職能轉變推出的十項職能當中,相當一批都和發改委有關系,第一條就是投資項目。管得過多、過細是問題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發改委也有加強完善職能的這個任務。比如規劃、經濟的預測、改革,這些都是給發改委提出的非常現實和緊迫的任務,而審批隻是問題之一。

  放權是改革,加強也是改革,發改委便是如此。尤其是中國13億人口,各地經濟發展不均衡。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政府不得不開始動真格的瞭,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利用最有效的手段,使得經濟能夠持續、健康沒水分地去發展,足矣。

新聞來源http://qd.house.sina.com.cn/news/2013-12-28/08462556805.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itakir40 的頭像
    anitakir40

    anitakir40的部落格

    anitakir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